水站管道安装直接关系到供水系统的安全性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,需从前期规划、材料选择、施工操作到验收测试全流程严格把控。以下是分阶段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技术要点与风险规避措施:
规划阶段是管道安装的基础,需结合水站功能(如原水输送、净水处理、储水配水等)、场地条件及未来运维需求,明确核心参数与布局。
- 明确管道用途与介质特性根据输送介质(原水、清水、药剂溶液、废水等)确定管道类型:
- 清水 / 饮用水管:优先选食品级 304/316 不锈钢管、PPR 管(需符合 GB/T 18742 标准)、PE 管(符合 GB/T 13663 标准),避免重金属析出;
- 原水管 / 废水管:可选用 PVC-U 管(耐腐蚀性强)、球墨铸铁管(适用于大口径、高压力场景);
- 药剂管(如氯消毒、絮凝剂):需选耐化学腐蚀材质,如 UPVC 管、PVDF 管(避免药剂与管道发生反应)。
- 核对设计参数,预留扩容空间
- 确认管道直径:根据设计流量(m³/h)、流速(建议清水管流速 1.0-2.0m/s,原水管 0.8-1.5m/s)计算,避免流速过快导致管道磨损、噪音,或流速过慢导致泥沙沉积;
- 确认工作压力:管道及配件(阀门、接头)的额定压力需大于系统设计压力的 1.2 倍(如设计压力 0.6MPa,配件额定压力需≥0.72MPa),防止爆管;
- 预留接口:在关键节点(如泵组、过滤器、储水箱)预留检修口、排污口及未来扩容接口(如分支管、流量计接口),避免后期凿墙破管。
- 现场勘察,规避冲突隐患
- 标记场地内现有设施:如电缆、燃气管道、排水井、地下构筑物(如化粪池),管道与电缆平行间距需≥0.5m,交叉间距≥0.25m;与燃气管道平行间距≥1.0m,交叉间距≥0.5m(避免电化学腐蚀或泄漏风险);
- 考虑环境因素:室外管道需避开低洼积水区(防止浸泡锈蚀),室内管道需远离热源(如锅炉、配电箱,PPR 管距热源需≥0.5m,避免软化变形)。
管道及配件的质量直接决定系统寿命,需严格验收,杜绝 “三无产品” 或不合格材料入场。
- 核查材料资质与外观
- 资质文件: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、检测报告(如卫生许可证、压力测试报告),重点核对材质牌号(如不锈钢管需标注 “304”“316”)、规格型号(直径、壁厚)与设计一致;
- 外观检查:
- 金属管(不锈钢、球墨铸铁):无裂纹、凹陷、锈蚀,壁厚均匀(用卡尺抽检,误差需符合国标);
- 塑料管道:无气泡、划痕、变形,切口平整(避免接口密封不严);
- 配件(阀门、接头、法兰):密封面无损伤,阀门开关灵活,螺纹无断丝、滑丝。
- 材料存储:防止变质损坏
- 分类存放:不同材质、规格的管道分开堆放,避免混用;金属管远离潮湿环境,底部垫高(≥10cm),表面可涂防锈油(短期存储);
- 塑料管道: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老化脆化),堆高不超过 1.5m(防止受压变形);
- 配件保护:阀门密封口需套保护套,法兰垫片(如橡胶垫、石墨垫)需密封存储,防止受潮老化。
施工阶段需严格遵循工艺标准,重点控制管道连接、固定、坡度、防腐等关键环节。
不同材质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同,需匹配专用工具与工艺,避免 “错接”“漏接”:
- 支架选型:根据管道直径、重量选合适支架(如角钢支架、管卡),间距需符合规范(如 DN50 钢管水平支架间距≤3m,DN50 PPR 管≤1.5m);
- 固定要求:支架与管道接触处需垫橡胶垫(避免金属与塑料直接摩擦,减少振动噪音);垂直管道每 2m 需设导向支架(防止管道上下位移);
- 泵组附近管道:需设柔性接头(如橡胶软接头、金属波纹管),吸收泵运行时的振动(避免管道因振动开裂)。
- 排水 / 排污管:需设置坡度(一般≥0.003,即 1m 长管道下降 3mm),坡向排污口 / 集水井,避免积水滋生细菌或导致泥沙沉积;
- 清水管:若管道有排气需求(如高处、长距离管道),需在最高点设排气阀(防止气阻影响水流);在最低点设排污阀(便于管道清洗、排空)。
- 防腐处理(金属管道):
- 室外钢管 / 球墨铸铁管:先刷防锈漆 2 遍,再刷面漆 1-2 遍(面漆需耐候,如丙烯酸漆);埋地管道需做防腐层(如 3PE 防腐、环氧煤沥青防腐),接口处需补做防腐(与主体防腐层衔接);
- 不锈钢管:若焊接后未酸洗钝化,需用不锈钢专用钝化膏处理(去除焊口氧化层)。
- 保温处理(如需控温的管道):
- 介质温度>40℃或<5℃的管道(如热水管、冬季室外水管)需做保温,保温材料可选岩棉、聚氨酯(需符合防火等级,如 B1 级);
- 保温层施工:管道表面先清理干净,保温棉接缝处需密封(用胶带粘贴),外层缠防潮层(如铝箔纸),防止 moisture 渗入(导致保温失效、管道锈蚀)。
管道安装完成后,需通过压力测试、冲洗消毒等环节,确认无泄漏、无杂质,方可投入使用。
- 压力测试:检测密封性与强度
- 试验介质:优先用洁净水(避免污染管道),若冬季施工(环境温度<5℃),需加防冻液(防止管道冻裂);
- 试验压力:
- 强度试验: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.5 倍(如设计压力 0.6MPa,试验压力 0.9MPa),保压 30 分钟,管道无破裂、无明显变形为合格;
- 严密性试验:压力降至设计压力,保压 2 小时,压力降≤0.02MPa,且所有接口(焊缝、阀门、接头)无渗漏(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无气泡产生);
- 注意事项:测试前需关闭所有用水点,打开排气阀排净管道内空气(避免气阻导致压力虚假);测试过程中若发现泄漏,需泄压后修复,不可带压操作。
- 管道冲洗与消毒:保障水质安全
- 冲洗:用流速≥1.5m/s 的洁净水冲洗管道,直至出口水质与进口水质一致(无泥沙、杂质),重点冲洗过滤器、阀门、弯头等易积污部位;
- 消毒(饮用水管):需用含氯消毒液(如次氯酸钠溶液,浓度 20-30mg/L)灌满管道,浸泡 24 小时,之后用洁净水冲洗至余氯含量≤0.05mg/L(符合 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),并取样送检,水质达标后方可使用。
- 竣工验收:留存资料,明确责任
- 现场验收:核对管道走向、坡度、支架间距是否符合设计;检查防腐、保温层是否完整;阀门开关是否灵活,
- 资料归档:收集施工图纸、材料合格证、检测报告、压力测试记录、冲洗消毒记录等,整理为竣工档案,便于后期运维查阅。
- 定期巡检:每月检查管道接口是否渗漏、支架是否松动、阀门是否正常;埋地管道需检查地面是否有沉降、积水(防止管道受压损坏);
- 冬季防护:室外管道需包裹保温层,闲置管道需排空积水(防止冻裂);
- 管道清洗:饮用水管每 1-2 年清洗一次,避免内壁结垢、滋生细菌;药剂管每次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(防止药剂残留腐蚀管道)。
综上,水站管道安装需遵循 “规划先行、质量第一、规范施工、严格验收” 的原则,每个环节均需符合国家标准(如 GB 50268-2019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、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),才能保障供水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